复旦博士后被退站,他为何敢连抄3年?

复旦博士后被退站,他为何敢连抄3年?

一段情 2025-02-25 娱乐报 2 次浏览 0个评论

复旦大学公开通报 " 博士后抄袭硕士论文事件 " 引发全网关注。

近日,中国台湾地区一名文学博士候选人叶霑联合两位学者发文,举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王灿多次抄袭他人论文。叶霑表示,自己去年 12 月 2 日向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举报相关抄袭行为。随后,分别于 12 月 4 日收到 " 开启调查 "、12 月 26 日收到 " 尚在调查 "、今年 1 月 8 日收到 " 学术不端情况属实,移交有关部门依据条例执行 " 的回复。

2 月 25 日,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公开发布《关于王灿学术不端的处理情况通报》称,今年 1 月,学校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已按规定对王灿作出退站处理。

复旦博士后被退站,他为何敢连抄3年?

从复旦博士后到 " 学术性死亡 ",仅仅 3 个月。这当然是当事人自作自受。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:在严查学术不端的当下,当事人为何敢 2022 — 2024 年连抄 3 年、连抄 4 篇且堂而皇之投稿 C 刊发表?

或许他是在作一场豪赌。

他可能认为,自己抄袭的论文,均是来自中国台湾地区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术论文,这可能是一个难被发现的黑洞。

他可能认为,即便是有人投诉,自己任职的高校、刊发稿件的学术期刊碍于颜面、碍于流程,可能不会深度追查,而是高举轻放、不了了之。

他可能认为,只要抄袭一事不败露,自己就能获得丰厚回报,与败露的风险相比,回报获得的收益远大于此。

学术诚信决定学术生命。要杜绝剽窃歪风,打痛抄袭者、鼓励吹哨人自不待言,对受害者的补偿机制似乎也有设立的必要:

抄袭者凭借剽窃之作获得的科研经费、晋升通道等,对同时竞争者显然不公,该如何补偿?举报者付出的时间与沟通成本,该如何补偿?包括高校在内国家科研机构付出的培养成本、拨付的科研经费,又该如何补偿?

维护学术尊严,既包括如何让人不敢再犯,更包括如何让人连歪心思都不敢动。建立受害补偿机制、提高违规违纪成本是一条可行之道。

撰文 / 主编有态度

转载请注明来自小白菜,本文标题:《复旦博士后被退站,他为何敢连抄3年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